最近接连有几个朋友都在问我,孩子刚一年级语文就很差。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年级语文差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识读能力弱、第二、写字困难。
坦白讲,孩子入学第一年就表现出语文能力弱,根源在家长,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有“天赋”这回事,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够好的时候,就归咎于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天赋。孰不知,是你的认知误区导致孩子错失学习良机,一个用自己的固有经验进行教育的家长,是孩子学习中的最大阻碍。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一年级是起点,大家水平差不多
实际情况是,孩子一年级刚入学,语文能力差距就非常大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一年级已经可以熟练的进行朗读了,这对语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而阅读力弱的孩子可能还不认识几个字。这个差距的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人说,这不是超前教育吗?小孩子不是应该入学后才开始学习的吗?秉持这样想法的家长显然是自身就缺少学习的,因为阅读是可以从零岁做起的,很多高知的家长会在孩子出生就开始进行持续的语言刺激,进行阅读输入了。语言和阅读的敏感期在4-6岁,把握好这个阶段,真的可以让孩子轻松应对后面好多年的学习。著名教育专家李怀源老师也曾经说过: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都有关键期,一旦错过,就要用多倍的努力换取关键期轻松可以得来的效果。所以,家长由于秉持固有的认知而错过孩子最佳培养时期,是导致孩子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误区二:先学拼音再识字
很多家长认为要先学拼音再识字,所以学前主要精力放在了拼音上,认为学习语文首先就是把拼音学好,这是个错误的认知。首先拼音是50年代才作为学习识字的工具正式进入教材的,那个年代孩子识字的途径非常少,拼音就变成了一种非常便捷的甚至必备工具。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完全不同,电脑、书籍、电视、广告等等,孩子们识字阅读的途径太多了,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说,他从来没有教孩子认字,孩子有一段时间看动画片,自己就认识好多字。我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刻意教字,通过大量的阅读,自然认识了很多字。因为我们的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的教材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我们知道旧版本的教材在开学第一单元是学习拼音,现在一年级教材拼音的学习已经后移到了第二单元。这样的调整就是告诉我们,一年级语文的学习,识字、写字、阅读是最重要的,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其重要性要在读写识后面。
著作权58非鱼。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不是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