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在,中国经济经过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国人的物质需求基本有了保障,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而随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人们的心理需求(比如想缓解不良情绪,比如想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理解。
当人们自己无法独立解决自己的情绪困扰和心理疾病时,会想到寻求心理咨询服务。一些急性心理问题和症状等情况需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医学治疗和干预,比如接受药物或者住院治疗,这部分情况不是本文想讨论的。
本文想讨论的是人们有了情绪困扰,比如抑郁倾向,比如轻躁狂,比如强迫倾向,比如恋爱婚姻情感问题等,寻求心理咨询服务时,可能需要了解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否会很快产生效果?因为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来访者(指来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很着急的要咨询师马上给出解决方法,要快速看到咨询效果。
很遗憾,大部分的心理困扰很难通过一两次咨询立刻见效。我通常打比方说,心理咨询不是创可贴,很难一下子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这样来访者希望即刻得到咨询效果的愿望就得不到满足了,会很失望,然后可能就再也不相信心理咨询了。这样的结局是很遗憾的!
心理咨询,尤其是以心理动力学流派为主的咨询,都是在来访者的潜意识层面工作,而人们的潜意识,不像我们熟悉的意识(使用理性思维的现代人),更像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原始人(很难理解理性思维,关注身体和心理感受)。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现代人和原始人出现对立或者别扭的互动状态(这就像你的心理问题),你想让咨询师帮助你解决你和这个原始人的对立和别扭的互动,你想让这个原始人不再给你惹麻烦,需要怎么做呢?这样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有路怒症的来访者,可能自己对于发怒的行为有着复杂的情绪和感受,有些情绪和感受是需要来访者在咨询中慢慢积累了安全感之后才能说清楚的,这样的过程就是心理咨询服务的一个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来访者的时间和耐心。
说到这里,我想到对我们影响很大的快餐文化,似乎我们已经习惯了像吃快餐一样得到满足。而心理咨询刚好是反过来的,需要慢慢的去了解细节: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个感受是怎么影响你的思维和行为的…
有时候,我觉得心理咨询有点像中医治疗,比如你经常口腔溃疡。解决口腔溃疡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喷药治疗痛苦,但是这只是解决了症状;引起口腔溃疡的内在原因,比如某个脏器功能是否出现了问题,是否需要调整,这是需要诊断清楚的,然后再配药治疗和调理脏器功能,这样口腔溃疡的症状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同理,心理咨询也认为口腔溃疡是由深层心理原因造成的,比如紧张情绪,比如焦虑情绪。那么咨询师就需要和你一起工作,找到你的情绪模式(比如怎么这么容易情绪紧张?是不是有些不需要紧张的情景也容易紧张?),然后尝试理解这个情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最后把这个更深的原因(可能是过去的事件和情绪的结)进行调整,打开这个情绪的结。而所有这些工作内容和过程都是通过谈话进行的,是急不得的!或许,这个“急着要解决了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本身就是你的心理问题,是需要理解和化解的呢。
Q1:虽然读懂了这个文章的意思,我还是想知道大概会需要多少次咨询呢?
王立杰:关于咨询效果和咨询次数的研究文献很难找到,而且我认为心理咨询本身就是关于人的高度个人化的工作,每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咨询能否起效果的影响因素也是多元的。我可以对于咨询目标和次数做如下粗略的分类。
短期咨询,通常在3-6个月,也就是12-24次左右,主要以缓解心理问题的症状为目标,比如抑郁情绪的缓解,或者焦虑情绪的缓解,这个目标基本实现,咨询就可以结束了;中长期咨询,通常在6个月或者1年以上,咨询目标是为了在缓解症状的基础之上,解开潜意识层面的情结。这个目标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的咨询目标逐渐改变为自我心理成长,也就是探索人格层面的理解和调整。
我个人认为,中长期心理咨询有点像是国外心理咨询师说的“中产阶级的标配”,或者我们听说的话“别人的奢侈品是包包,我的奢侈品是心理咨询”,如果你没有亲身体验中长期心理咨询服务,很难明白你会有什么样的获益,而且这种获益不是指心理层面的,是指心理层面的调整和改变带来的行为和决策上的变化,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影响。
Q2:我就是很着急想尽快解决我的症状,那么我能做点什么?
王立杰: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你的“着急”本身就是你心理问题的一个症状,那么我的建议是你尝试着耐受住这种情绪和感受,给自己,也给咨询师一个机会,帮助你自己。尝试相信一下咨询师,坚持多来做几次心理咨询,并且把这些内心情绪感受和疑惑告诉咨询师,或许这就给了咨询师一个抓手,去深入的理解你和帮助你解决问题。否则,你可能会失去了一个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
著作权58非鱼。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不是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