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冲咖啡的方法
手冲咖啡其实很简单
熳点咖啡的咖啡师们认为,冲煮一杯手冲咖啡其实非常简单,但并是不说它不难,是冲好一杯手冲咖啡这件事它可以变得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街咖啡认为,冲手冲咖啡不是不需要技术,而是技术要求门槛低;那难在哪?难在手冲咖啡需要理解的东西多,说的通俗点就是用“脑”冲而不是用“手”冲。
我们总是能听到说咖啡是一件玄学的事情,熳点咖啡的咖啡师们认为造成这样的错觉的原因之一,无非是没有将控制咖啡味道的因素可视化、没有将冲煮过程数据化,所以熳点咖啡的咖啡师才会强调冲煮方案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知道影响手冲咖啡味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最基本的因素包括粉水比例、研磨粗细、水温以及萃取时间。当然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因素,像是水质这些,但假如是新手,前街咖啡会推荐从比例、研磨、水温以及萃取时间这四个最基本的因素开始掌握。
粉水比例指的是咖啡豆以及注入水量的比例,粉水比例越大,咖啡味道越淡,粉水比例越小,咖啡味道越浓郁;研磨粗细指的是就是咖啡豆被研磨的程度,咖啡粉越细,味道越浓,咖啡粉越粗,味道越淡;水温指的是冲煮过程中注水的温度,水温越高,味道越浓,水温越低,味道越淡;萃取时间指的是从注入水到移开滤杯结束萃取的时间,这个时间也代表了水粉接触时间,时间越长,味道越浓,时间越短,味道越淡。
这四个基本因素围绕着所有的手冲咖啡的冲煮,将这些因素控制好,便是每个咖啡师冲煮好一杯手冲咖啡的基本,如何将这些因素可视化?你会发现每个因素都有器具去进行可视化——粉水比例要用到电子秤,萃取时间要用到计时器,研磨程度要用到0.85mm标准筛网,水温要用到温度计。
接着是将每次冲煮数据化,记录下且清楚每一次的冲煮方案,像是前街咖啡门店的冲煮方案——15克的咖啡豆,225克的水,即1:15的比例、中等偏细的研磨粗细,0.85mm标准筛网通过率在80%,萃取时间是2分钟,水温是88到91摄氏度,每个参数我们都要精准。
消费者买咖啡豆回去的时候,可以参照该方案进行冲煮。但不少客人冲完之后发现味道不好,问题出现在哪?按照冲煮方案对刚刚分享的四个基本因素进行比对其实就可以发现问题所在——研磨程度不合适、时间过长或者太短等。
只要把基础的几个因素全部可视化,并且控制好,假如有能力的再测一下浓度,计算出萃取率,那么冲咖啡就变成了一个像是算数学题一样,而非是玄学。
著作权58非鱼。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不是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