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练习后,还是有一些偷懒的心理,练习的过程中不是每道题都会自己张口说、录音、自己听了再修改,而是练习部分题目,另外的题目写个大致的内容要点或者提纲,以为这样算是自己准备过了。
但即便是带着“我写下来是为了说出来的心理”,练习中用到的词汇还是会不经意之间有书面化的倾向
我总结了大概有这么几点书面化的体现:
大量使用名词,比如说在讲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会下意识用到obedience这个词,当然在口语中是可以使用的,但用动词obey明显会更加灵活、流畅。想象一下如果每次练习的时候写下来的都是名词,自己的大脑慢慢会强化使用名词的习惯。有一些专业话题加一些名词的确可以体现自己的词汇量,但如果过分苛求名词的使用可能会一时间造成卡壳、反应过慢等口语中的大问题。
过度依赖事先决定的“台词”。口语本质上是双方的互动,其实是否做过应试准备考官应该也听得出来,如果过度依赖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素材,在考试中没有体现自己的特点,很容易造成不自信。这就像是做题时总会想看看标准答案,可是口语互动哪里有标准答案?
我并不是反对事先准备,这些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是必要的,但开始口语表达的时候,不要刻意去用这些素材生搬硬套,让这些想法和思绪自然而然来到脑中、来到嘴边,是最理想的状况。
著作权58非鱼。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不是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