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歧视”
歧视分为“明显歧视”和“暗地歧视”两种。
第一种明显的歧视就是直接宣告天下,双非学生我不收,我就要985、211、双一流的,可能吗?这肯定不可能啊,清华、北大也没这胆量做这种违背教育部要求的公平公正原则,所以,初试报考时不会对大家的院校做区分。明显的歧视是不存在的。
第二种就是暗地歧视,首先表现为复试面试时故意为难双非学生,问一些刁钻刻薄的问题直接导致你成绩出线,不过即使有院校真这么做,也不会有这么明显的针对性,通常会设定严苛问答标准,你如果回答不好只会觉得淘汰也是自己专业不济,实力不行的问题。至于你猜测老师是不是提问你比较难,而对其他学生比较温和,这个答案你是无从知晓的。
另一种所谓的暗地歧视,就是在招生要求上设置条条框框,尤其是在调剂时,直接限定高水平大学的考生优先(注意人家说优先录取符合条件的人,但是并不会阻止双非考生报考哈),但是这也意味着本科双非的考生想要调剂,大概率是当个炮灰。
以兰州大学2020年调剂信息为例,可以看出对调剂生的要求都是“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双非生?对不起不要!每一所学校都有权利依据自己的招生情况制定符合需求的调剂标准,所以很多高校的调剂门槛设置的就比较高,所以你说高校设置的标准是一种隐性的歧视吗?对于双非出身的考生算是,对于高校来说却是“宁缺毋滥”的保障。
二、歧视虽有,但不普遍
其实在考研过程中,对双非本科的考生隐约歧视是有的,不然这不可能成为大家比较担心的问题。比如我们在知乎上搜索【复试歧视】的相关词条,出来的有各种考生提问:
每一所学校都想招收本科出身较好的学校,正如同当你日后找工作时也有会很多用人单位会看你第一学历一样。原因如下:
第一,刻板印象中好学校培养的人多,成才的概率高,双非学校中有优秀的人,但是概率小,学校直接从好学校招生,省时省力。
第二,考研竞争激烈,好的学校更是不缺优质生源,招生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
著作权58非鱼。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不是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